存档 | 一个瑜中心的古早考据黑历史

答应友友分享黑历史,都是小时候瞎写的,含有各种cp滤镜(?,如果有错的地方请无视吧。


【目录】

1)以“周瑜领南郡逼庞统为功曹”引发的考据脑洞

2)【军师组的小剧场】学会压榨员工的领导才是好领导 

3)由周瑜遗笺引发的骈俪体考察及亮瑜文风差&《江表传》遗笺之真伪

4)古今地名对应及景点收集


  • 以“周瑜领南郡逼庞统为功曹”引发的考据脑洞

《荆州先德传》曰:周瑜领南郡,以庞士元名重,州里所信,乃逼为功曹,任以大事。瑜垂拱而已。

——《太平御览》卷二百六十四

来自以上↑带来的脑洞
“垂拱”可译为 ①毫不费力 ②无事可做

由此还引出一小段考据:
首先,从庞统传的叙事顺序中可以看出,在周瑜领南郡前庞统就任南郡的功曹,推测在曹仁占领南郡时他隐退了一段时间。
所以才有《北堂书钞》卷三十四政术部引《荆州先德传》云:周瑜为南郡太守,以庞统有重名,召为功曹。
类似的记载还有:
南宋孙逢吉(公元1135-1199年)《职官分纪》卷四十一引《荆州先贤传》:周瑜领南郡,以庞士元为州里所信,辟为功曹,任以大事,瑜垂拱而已。
清·沈家本《诸史琐言·庞统传后郡命为功曹》:案,此传统为功曹在周瑜领南郡之先,不言何人所命,当在刘表之世,而《世说》注四引《蜀志》云:周瑜领南郡,士元为功曹。与今文不同。下文注引《江表传》亦云统为公瑾功曹,疑统先为功曹,至瑜领郡时尙任事,故瑜卒而统得送丧也。《御览》引《荆州先德传》云:周瑜领南郡,以庞士元名重,州里所信,乃逼为功曹,任以大事,瑜垂拱而已。是统为功曹由瑜所逼恐未可信。
上面这段解释了《太平御览》用词不佳的问题。

小凤凰于建安十五年亲自“送丧至吴”,并与东吴人士相结,他最初应当是考虑过留在吴的,但可能因为
①与鲁肃的政治理念不符合
庞统与周瑜都打算西进取蜀,战略目标是一致的,而鲁肃的“多操之敌”、“自为树党”显然与他的政治理想不符。
②孙权不待见他
演义里罗贯中yy的原因是因为庞统太丑了,笑死。(听了云los的黑脑洞后也可能是因为庞统亲瑜但不亲权,因此心存芥蒂)

于是鲁肃邀请庞统入见孙权。施礼毕。权见其人浓眉掀鼻,黑面短髯,形容古怪,心中不喜。乃问曰:“公平生所学,以何为主?”统曰:“不必拘执,随机应变。”权曰:“公之才学,比公瑾如何?”统笑曰:“某之所学,与公瑾大不相同。”权平生最喜周瑜,见统轻之,心中愈不乐,乃谓统曰:“公且退。待有用公之时,却来相请。”统长叹一声而出。鲁肃曰:“主公何不用庞士元?”权曰:“狂士也,用之何益!”肃曰:“赤壁鏖兵之时,此人曾献连环策,成第一功。主公想必知之。”权曰:“此时乃曹操自欲钉船,未必此从之功也,吾誓不用之。”(演义选段)


庞统送丧至吴后回到南郡,后来刘备占据荆州,领荆州牧,庞统以从事的身份试守耒阳县令。在任期间不理县务,被免官。东吴鲁肃写信给刘备,告诉刘备庞统不是百里之才。诸葛亮也对刘备说起过庞统。刘备才召见庞统,任命他为治中从事。
《江表传》曰:先主与统从容宴语,问曰:“卿为周公瑾功曹,孤到吴,闻此人密有白事,劝仲谋相留,有之乎?在君为君,卿其无隐。”统对曰:“有之。” 
这段很能说明问题,首先庞统参与到了机密决策当中,刘备问个问题还特地对庞统说“在君为君,卿其无隐”,可见庞统身上的东吴色彩多重,甚至刘备把他当作东吴的一员看待。

转投刘备之后,可以看出庞统上中下三策明显对蜀地很有研究,很有可能之前参与了周瑜的西进计划(西进计划核心队友:庞统甘宁孙瑜),刘备则是捡了个大便宜。


总之,逼为功曹乃《太平御览》用词不佳,但“逼”和“垂拱”属实用词灵魂!或许大家还记得另一个带百来人前去借粮、鲁肃母亲被接到吴郡的故事……

(带着百来个人当然不是打劫,而是万一借到了需要人搬啊x)


  • 【军师组的小剧场】学会压榨员工的领导才是好领导 

(根据上一部分来的段子)

鬼魂状态的周瑜戳了戳刚刚飘过来的诸葛亮
“为什么你会累死啊,很多事情交给助手做不就好了吗”
“是哦是哦”,旁边郭嘉也笑得一脸莫测,“我可是很相信文若呢”
诸葛亮白了他一眼,“甩手掌柜周大都督,难道你以为别人都像你一样喜欢压榨手下吗”
“等等!士元!你说我有压榨你吗!”周瑜一把拽过跟在身后的庞统
“……哈哈,为明府服务是我自愿啦”
然而内心腹诽,这可还真很难说啊…
“说起来我也是被他抢去江东的呢,随随便便就把别人的母亲接到吴什么的。”旁边路过的鲁肃小声补充了一句
果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是太傻了啊,诸葛丞相扶额

孙家皆匪类!


  • 由周瑜遗笺引发的骈俪体考察及亮&瑜文风差

    (脑洞成分大,如果觉得不恰当也莫打我)

原文——《三国志》注引《江表传》:
瑜以凡才,昔受讨逆殊特之遇,委以腹心。遂荷荣任, 统御兵马,志执鞭弭,自效戎行。 规定巴蜀,次取襄阳,凭赖威灵,谓若在握。至以不谨,道遇暴疾,昨自医疗,日加无损。人生有死,修短命矣, 诚不足惜。但恨微志未展,不复奉教命耳。
方今曹公在北,疆场未静,刘备寄寓,有似养虎,天下之事未知终始,此朝士 旰食之秋,至尊垂虑之日也。鲁肃忠烈,临事不苟,可以代瑜。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,傥或可采,瑜死不朽矣。

(这篇也被收录在古文鉴赏辞典当中)
劝权君勿送质子的这段论述也比较接近骈体:
昔楚国初封於荆山之侧,不满百里之地,继嗣贤能,广土开境,立基於郢,遂据荆杨,至於南海,传业延祚,九百馀年。今将军承父兄馀资,兼六郡之众,兵精粮多,将士用命,铸山为铜,煮海为盐,境内富饶,人不思乱,泛舟举帆,朝发夕到,士风劲勇,所向无敌,有何逼迫,而欲送质?

骈文是以对偶句为主介乎散文与韵文之间的一种美文。骈文与散文相对而言,以四六句式为主,讲究对仗,因句式两两相对,犹如两马并驾齐驱,故称骈体。“骈俪”即语句结构的平行和对偶,要求通篇句式都两两相对, 这种修辞手法称为“排偶”或“对仗”, 可以取得语句上整齐和对称之美。在声韵上,则讲究运用平仄,韵律和谐;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。
骈体初现于汉,这种特殊的文体,在曹魏建安之时已经成形,以独立的面目出现于文坛之上,此后它又经过两晋作家,尤其是陆机的努力开掘,更为典丽富赡,而到南北朝时期则登峰造极。
汉朝骈体初成型,与后世略有差别,四六句式如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天高地迥,觉宇宙之无穷;兴尽悲来,识盈虚之有数。”非常少见,可能更倾向于四字成句类似于散文诗的『连珠』。句式中也常夹带散句和五七句式。
初期骈体文,一般只要能对就行,而后期骈体文则力求工整和精巧。另,初期骈体文虽然以对仗句为主,但也不避掺杂若干散句,所谓“迭用奇偶,节以杂佩”(《文心雕龙·丽辞》),其作用在于引起下文或结束上文,并使之文气通畅。而后期的骈体文,为了追求形式的齐整,就力求少用或不用散句了。

同是遗表,可以用《自表后主》质朴的文风对比一下:

伏念臣赋性拙直,遭时艰难,兴师北伐,未获全功。何其病在膏肓,命垂旦夕。伏愿陛下清心寡欲,约己爱民,达孝道于先君,存人心于寰宇,提拔隐逸,以进贤良,屏除奸谗,以厚风俗。
臣初奉先帝,资仰于官,不自治生。成都有桑八百株,薄田十五顷,子孙衣食,自有余饶。至于臣在外任,别无调度,随时衣食,悉仰于官,不别治生,以长尺寸。若臣死之日,不使内有余帛,外有赢财,以负足下也。

…………

这就是洛阳市委书记二代和南阳村委会代表的差别吗

前面提到的古文鉴赏辞典,内容按照历史先后排序,毗邻的三篇分别是,曹操的《祀故太尉桥玄文》、周瑜的《疾困与吴主笺》、诸葛亮的《出师表》
后汉三国时期,为后世留下书篇最多的大概是曹氏父子,而诸葛亮传世的则多是用于劝告君主、诫告子侄的表、散文。
周瑜因其生命太过短暂,所传世的文章并不多,不过寥寥数篇。但孙权赞其言议之英发无人可及,也可以说是文采最直观的体现。


笺,为札书,奏本。《说文》曰:“笺,表识书也。”《文心雕龙·书记》云:“若夫尊贵差序,则肃以节文。……迄至后汉,稍有名品,公府奏记,而郡将奉笺。”

明人徐师曾对这一文体的使用做出总结:“古者君臣同书,至东汉使用笺记,公府奏记,郡将奏笺。若班固之说东平,黄香之奏江夏,所谓郡将奏笺者也。是时太子诸王大臣皆得称笺,后世专以上皇后太子,于是天子称表,皇后太子称笺,而其他不得用矣。”《文体明辨序说》
李充《翰林论》云:“表宜以远大为本,不以华藻为先。若曹子建之表,可谓成文矣;诸葛亮之表后主,裴公之辞侍中,羊公之让开府,可谓德音矣。”诸葛亮的表文向来以文风朴实简洁感情真切而扬名。
诸葛亮文章特点如《文心雕龙·诏策》说,“诸葛孔明之详约”,“理得而辞中”,还有对其名篇《出师表》的赞誉:“孔明之辞后主,志尽文畅"(《文心雕龙·章表》)文章多少有点儿长者对后主千叮嘱、万吩咐的感觉,事无巨细,唯恐其有所偏差。
也像《三国志》中所云:“论者或怪亮文采不艳,而过于丁宁周至。”
《江表传》所载的周瑜遗笺的行文风格概括则是雅。这种风格可能更贴近曹植,与诸葛亮表文相较,形成两种全然不同的风格。

前文有一句当今流传甚广的句子,"人生有死,修短命矣"而文末引用了《论语·泰伯》中的话语:"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。"以显其心志忠诚,死而后已。同时可见骈体惯于用典的特征。


《江表传》遗笺之真伪
陈志中所载遗疏 :
当今天下,方有事役,是瑜乃心夙夜所忧,原至尊先虑未然,然后康乐。今既与曹操为敌,刘备近在公安,边境密迩,百姓未附,宜得良将以镇抚之。鲁肃智略足任,乞以代瑜。瑜陨踣之日,所怀尽矣。

可靠性的论述我直接截图了黑白鲸作者的观点(遗笺为江表传版本,遗疏为陈寿版本):


基于以上我再作一些补充:

“刘备寄寓,有似养虎,天下之事,未知终始。”一句,恰好应对了当初“刘备以枭雄之姿,而有关羽、张飞熊虎之将,必非久屈为人用者。“这句劝告。遗笺比之遗疏,更强调了刘备的为人秉性,提醒孙权留心未知的将来。
(黑白鲸作者认为取蜀在遗疏中被删出于“扬刘贬曹”需要)两晋时期,一些士大夫靠借赞誉蜀汉来表达对司马氏的仇视。如习凿齿著《汉晋春秋》时,放弃当时流行的以魏为正统的作法,推尊蜀为正统。
《江表传》常被指责“吴人专美之辞”,但《江表传》并非出于东吴,而是荆襄人士所著。荆襄人本就仇吴,同时又不满于刘备占了刘表父子的地盘,所以该书对荆州问题的记录应该相对公正。

另外分析一下,斐松之注《江表传》遗笺曰“案此笺与本传所载,意旨虽同,其辞乖异耳。”
【乖异】古词典解释中适用的有两种意思,⑴不一样;背离 ⑵反常
【辞】⑴指言词;词句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今吾且死,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。”《<指南录>后序》:“初至北营,抗辞慷慨,上下颇惊动。”《屈原列传》:“明于治乱,娴于辞令。”
⑵文词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皆好辞而以赋见称。”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撰长书以为贽,辞甚畅达。”
于是这句话就衍生出两种解释,其一,此遗笺相较于本志所载遗疏,意旨虽然相同,但其言词(文词)不同。
其二,意旨虽然相同,但其言辞(可引申为语气)反常。

我比较倾向于第一种解释,若是第二种意思,说明斐松之可能对江表传遗笺带有怀疑成分,但如果他怀疑遗笺的真伪,完全不必选摘江表传中的这一段。
通读全文,并无发现所谓反常之处,只是存在欲言而未尽之言,应当是给孙权及鲁肃的决策留下空间,也好应对局势变化。

 

  • 古今地名对应及景点收集


(好家伙我还画过地图)

1:周公山

周公山有周瑜庙,周瑜读书处。

——清 嘉庆《合肥县志》

2:周瑜宅

周瑜宅在雍熙寺西,故井犹在,按建安三年,孙策为瑜治第於吴,今犹云周将军巷,宋太尉周虎居之。

(梁)太守陆襄宅即周瑜宅,后为雍熙寺。

——清《乾隆吴县志》

周公瑾宅在雍熙寺西,故井犹在,按建安三年,孙策为瑜治第於吴,今犹云周将军巷,宋太尉周虎居之。,遂改为武状元坊。一云瑜故宅在醋坊桥东,旧名九曲桥巷,一云梁太守陆襄宅即周瑜宅,后为雍熙寺。

——清《光绪苏州府志》

《吴地志》载,今苏州景德街雍熙寺曾为周瑜旧宅,殿前古柏传为瑜当年手植。

3:周公祠

周公祠即亚父之东,偏祀居巢长周公瑜。

——清《巢县志》

4:烟水亭

烟水亭,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长江南岸的甘棠湖中,相传为三国时名将周瑜的点将台故址。

5:散花洲

《读史方舆纪要》

“大江县南六十五里,过江即江西九江府城也。又有散花洲,亦在县南六十里江北岸,相传周瑜犒士处也。” 

“散花洲在西塞山侧,临江。相传周瑜战胜于赤壁,吴王散花劳军,亦名散花滩。” 

6:三元观

方苞《方望溪全集》记载,瑜殁后,权在瑜曾经驻军停留过的苍溪镇立三元观以褒其功,赤乌二年公瑾去后第29年,三元观重修。 

7:赤乌镇

三国时周瑜破赤壁,令程普领兵驻于斯地,忽群鸟飞集军中,谶曰:“翌日必有祥。”既而得捷,遂名为赤乌镇。

——明 嘉靖《九江府志》

评论(2)
热度(141)
  1. 共4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 只是半个幽灵 | Powered by LOFTER